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亭止息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文阅读】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②曰:“王行,度道里③会遇④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⑤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⑥,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⑥。”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⑦。于是秦王不悦,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说:“请以赵五十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⑧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节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渑池:古地名②诀:告别③道里:一路上④会遇:相会⑤请:请让我们
⑥瑟:瑟同下文的盆缶都是古代乐器⑦靡:退下。 ⑧竟:终了。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②秦王怒,不许
③因跪请秦王④相如顾召赵御史
选出与“请以赵五十城为秦王寿”中“以”字用法相同的是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D.固以怪之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②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文段中的蔺相如让你联想到我们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③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指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论事屏:(2)乃见吐唾横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将军与钱凤之所以会“大惊”的原因。(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用什么方法避过了杀身之祸?选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出师表(节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愿陛下亲之之∕谓为
B.三臣于草庐之中∕听其相
C.五月渡泸∕以君为长者,不错意也
D.以咨诹善不通,度已失期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答:
诸葛亮把“□□□□”,“□□□□,□□□□,□□□□”当作“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职责本分。(用原文语句回答)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总结先汉、后汉的历史经验,目的是希望刘禅要做到亲贤远佞。
B.选文第②、③段回顾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诸葛亮感念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
C.作者以“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点明出师远征的条件已经成熟。
D.诸葛亮“受命以来”,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实际的功绩来报答先帝,所以“夙夜忧叹”,为此才下决心要出师远征。

附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廪:粮仓。③赈:救济。
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追者曰反:
(2)库无,仓无粟兵: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答:
子奇在阿县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而使阿县得以“大治”?
答:
根据上文,指出阿县之所以能“败魏师”的根本原因。
答: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谏故/广故言欲亡
B.乃丹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
C.吴广以为/足下卜之鬼乎
D.今闻无罪/异二者之为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
陈胜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不当立而“立”,这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的社会矛盾。
B.“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C.吴广去算卦,算卦的人对他说一定能成功。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陈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已初步树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