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之虏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力不足,死焉,职也职:职业 |
B.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济:成,有益 |
C.侃率之以乘城乘:登 |
D.贼失势,遂散走走:逃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组是( )
A.①贼气吞焉②项城之人无伤焉。 |
B.①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②高城深沟之固。 |
C.①兵与财皆无,将若何②非若吏人、百姓然。 |
D.①夺贼之财而食其食②项城之人无伤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城县令李侃面对叛军的凌厉攻势束手无策,打算弃城逃跑,所幸其妻杨氏深明大义,及时劝阻。 |
B.杨氏认为项城虽兵力单薄,但是若发动民众与敌人誓死一搏,项城保卫战一定能取得胜利。 |
C.杨氏对项城的官员和百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地作了战前动员,并以身作则,临阵督战。 |
D.由于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再加上叛军首领中箭身亡,项城军民奇迹般地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
翻译下面语句
①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
②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项 城 小 邑 也 无 长 戟 劲 弩 高 城 深 沟 之 固 贼 气 吞 焉 将 超 城 而 下 有 以 弱 弓 射 贼 者中 其 帅 坠 马 死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被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
—————————————————————————————————————
王昭君出汉宫
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宫人:宫女。②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
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李几仲书①
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④中朝:朝廷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长者_________②然________
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其自废惰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继续给你写信;
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
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
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杭世俊喜博
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日:“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汝何人?学使⑤见敬若此?”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清·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
[注释]①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②钱塘:今浙江杭州市。③视学:职官名称。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④舆(yú):轿子。⑤学使:即“视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或________②博________③酣________④揖________
⑤业________⑥却________⑦反________
2.翻译:①张盖往访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诣宅谒前辈耳___________ _______
③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上文“学使见敬若此”中的“见”有以下解释,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
①指代“你”;
②看见;
③被;
④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