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香传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①。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②,帝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③,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诏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④,昼夜不离省闼⑤,帝闻善之。
  ……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食禄之人⑥,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所著赋、笺、奏、书、令,凡五篇。子琼,自有传。
  ——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七十上》
  〔注释〕①江夏:古代郡名,今属湖北省。②元和:东汉章帝年号(公元84年)。③邸(dǐ):古代侯王在京城的任所。④台:古代官署名。⑤省:这里指尚书省。省,官署名。⑥延平:东汉殇帝年号(公元106年)。⑦伐冰食禄之人:指做官的人。伐冰,凿冰。《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朱熹注:“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除郎中除:任命,授职。
B.时千乘王冠冠:位居第一。
C.助官禀贷禀:给与谷物,同“廪”。
D.后坐水潦事坐:因犯……罪或错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诏香殿下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B.乡人称其至孝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乃悉以赋人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D.数月,卒于家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文强忠孝仁爱、严于律己的一组是()
  ①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 ②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③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④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⑤拜尚书郎,数陈得失…… ⑥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 ⑦香曰:“……伐冰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  ⑧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A.①②⑤⑦ B.①③⑤⑦ C.②③⑥⑧ D.③④⑤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黄文强为人至孝,躬执苦勤,而且博学经典,究精道术,文章写得好,所以不仅深受太守刘护爱敬,而且得到皇上器重,任用郎中之职。
B.黄文强当尚书郎时,多次向皇上陈述政事得失,而且常住官署,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因此得到皇上称赞和赏赐。
C.延平元年,东汉易主,黄文强被贬为魏郡太守,但他仍然爱民如子,把郡中旧有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耕种,在饥荒时又把自己的俸禄和受到的赏赐分发给贫穷的灾民。
D.因为水灾之事,黄文强被罢免了魏郡太守的官职,过了几个月便死于家中。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2)后诏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
   (3)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表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结实 B.乡人亦杂立众中,引注目衣领
C.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然惊异的样子 D.乡人愦愦,憨状可掬愤恨的样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车数百梨,老纳止丐一策之不以
B.于是掬梨大啖,尽年九十
C.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去濯清涟不妖
D.蠢尔乡人,又足怪。徐公能及君也

故事很讲究前后照应,下列各组句子不含前后照应的一项是()

A.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
B.我特需此核作种。
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C.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
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
D.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

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2)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上。
(3)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遇将军,可谓矣。父母宗族,皆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计不知所出耳顾:回头看。
B.臣左手其袖把:握,抓住。
C.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刻毒。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函:用匣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戮没谁大王为此计者
B.樊将军穷困来归丹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C.秦遇将军臣壮也,犹不如人
D.今日往不反者哙拜谢,起,立饮之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注:砦,同“寨”
(节选自《宋史• 张亢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欲用之,会母忧。丁:遭逢。
B.“我不若彼乎?顾:只是。
C.夜兵袭击,大破之引:带领。
D.迁知廓州累 :屡次,多次。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 )
①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④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
⑤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③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亢在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B.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政绩突出。
C.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从而看出张亢有政治远见。
D.张亢也是一个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因此他获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2)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拔剑切而之  啖:吃。
B.杀人如不能  举:举起。
C.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D.沛公起厕   如:往。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臣壮也,犹不如人。
B.起,立饮之。      图穷匕首见。
C.待大王来。       越国鄙远。
D.我为鱼肉,何辞?    若舍郑以东道主。

下列句子中和“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翻译下列句子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分)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选自《归去来兮辞》)
【题文1】对下列句中“以”字用法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题文2】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A.乐夫天命复奚疑
B.奉晨昏于万里
C.彼且奚适也
D.之二虫又何知
【题文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篇》)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