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隙:暇,空闲的时候 |
B.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回:曲折 |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拨开 |
D.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 缘:攀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C.(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D.(1)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
①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游众山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宴游西山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第一段对第二段起衬托作用。 |
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 |
C.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
D.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传讲华光殿。迁侍中,赐衣一袭。转屯骑校尉,迁宗正,转光禄勋。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颜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熟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有相类,事容脱误脱:错误 |
B.何为谢之谢:道歉 |
C.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辟:征召 |
D.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盥:古代洗手的器皿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B.宽无所言/某所,而母立于兹 |
C.民免而无耻/泉涓涓而始流 |
D.乃徐言曰/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④ | B.②⑤⑥ | C.①③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多次谪迁调任地方官员,在任职期间,对百姓和气仁慈多行宽恕。 |
B.刘宽治理有方,但不贪功。又很节俭,到下面巡视,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 |
C.刘宽一向认为不能单靠刑罚来整治百姓,还要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 |
D.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穿好官服准备上朝时,让侍女故意用肉汤弄脏朝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⑵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⑶此人也,骂言畜产,辱熟甚焉!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9处)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选自《论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元行钦,幽州人。庄宗①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 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②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
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注】①庄宗:李存勖,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②明宗:李嗣源,协助李存勖建立后唐,后唐王朝第二位皇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败而溃溃:散乱 |
B.誓以死报报:报效 |
C.我儿何负于尔 负:违背 |
D.终于被执而见杀 执:捉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公善为之辞若知我不降明 |
B.乃遣明宗讨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因与诸将百余人 因人之力而敝之 |
D.为野人所执吾属皆为之虏矣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译文:
(2) 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译文: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是怎样直接评价元行钦的?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
①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②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③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曰劝农功。第①段推断百姓“离乡轻家”“不顾廉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第①段为什么不直接提出主张而提及“明主”的做法?
第②段画线处有两种断句版本,选择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B.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下列属于“贵粟之道”的一项是()
A.务民于农桑 | B.薄赋敛,广畜积 |
C.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 D.取于有余,以供上用 |
评价作者对“商贾”的观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①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裔至吴数年,流徙伏匿,孙权未之知也。诸葛亮遣邓芝使昊从权请裔,权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注。”权又谓裔曰:“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以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后大王之赐也。”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八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②既至蜀,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常称日:“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
③少与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
一节选自《三国志.蜀书》
买臣之妻:朱买臣及妻是会稽(属吴越)人。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流徙伏匿②必用事西朝
③有器裔之色④振赡衰宗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蒙侥幸得全首领 | B.其明年,北诣亮谘事 | C.使立门户 | D.行义甚至 |
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推断孙权欣赏张裔哪两点?请概括。
分析第③段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