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明经甲科为郎,补谷阳长出:调离京城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约束:规定
C.辄斥罢之,甚者其不法案:查看
D.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广:扩大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   )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⑥躬劝耕农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而且有谋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B.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和文明的进步。
C.在少府之职时,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D.元始四年,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召信臣榜上有名,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2)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边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迁文思使,徙知保安军。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宋史·列传第八十二》)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走归京师间:抄小路
B.德明部落平凉方渠寇:侵犯
C.徙保安军知:了解
D.不如间道其不意掩:袭击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少隶朔方军,才武称苟天下之大
B.破于九井原、乌仑河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C.仲淹属美复城如故不如而厚遇之
D.徙兵山北,多设疑兵今君亡赵走燕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美是灵州回乐人,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亲族,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让他隶属于禁卫军。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C.当数万敌兵迫近金明,在延安城北三十里布阵时,周美率领二千人奋力作战,他将军队转移到山北,多布置疑兵,让夏人误认为宋救兵到,慌忙撤退了。
D.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⑵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感谢) B.鲰生说我曰(浅陋的小人)
C.项伯杀人,臣之(使……活下来) D.关,毋内诸侯(通“拒”,拒守)

下列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予之生
B.欲呼张良俱去舟哨相后先
C.今人有大功击之因人之力敝之
D.君为我呼入其时止十有一月尔

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祥道,字同寿,魏州观城人。父林甫,武德时为内史舍人,典机密,以才称。与萧瑀等撰定律令,著《律议》万余言。历中书、吏部二侍郎,赐爵乐平县男。唐沿隋制,十一月选集,至春停,日薄事丛,有司不及研定。林甫建请四时听选,随到辄拟,于是官无滞人。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高孝基
祥道少袭爵,历御史中丞。显庆中,迁吏部黄门侍郎,知选事。既世职,乃厘补敞阙,上疏陈六事。
稍迁司刑太常伯。每覆大狱,必歔欷累叹。奏决日,为再不食。诏巡察关内道,多振怨滞。兼沛王府长史。麟德元年,拜右相。祥道性审谨,居宰相,忧畏不自堪,数陈老病乞解。坐与上官仪善。罢为司礼太常伯。高宗封泰山,有司请太常卿亚献,光禄卿终献。祥道建言:“三代六御重,故得佐祠。汉、魏以来.权归台省.九卿为常伯属官。今封岱大礼不以八座,用九卿,无乃徇古名忘实事乎?”帝可其议,以司徒徐王元礼亚献,祥道终献。礼成,进爵广平郡公。乾封元年,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幽州都督,谥曰宣。
子齐贤,袭爵,由侍御史出为晋州司马。帝以其方直,尊惮之。时将军史兴宗从猎苑中,言晋州出佳鹞,可捕取。帝曰:“齐贤岂捕鹞人邪?卿安得以此待之?”累迁黄门侍郎,修国史。永昌中,为酷吏所陷,系州狱,自经死,没其家。
(选自《 新彦书• 列传第三十一》 )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高孝基/
B.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高孝基/
C.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高孝基/
D.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高孝基/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对于直言上疏进谏的臣子一般称之为“诤臣”。
B.“右相”即为“右丞相”,也就是在皇帝右手边站立的丞相。通常左右丞相有正副之分,但在不同时期,右丞相也不一定都为正职。、
C.“封泰山”是古代帝王的一种封禅仪式,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D.“谥”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赞誉性质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祥道明察秋毫,善于决断案件。皇上下诏令他巡察关内道的时候,他多次昭雪冤案和裁决久拖不决的案件。
B.刘祥道能独立思考思考,敢于谏议.他不仅建议候补官员四时听选,还向皇上上疏陈述六事以图改革朝政,纠正朝政缺陷。
C.刘祥道性格周密谨慎,尽职尽责。每次审理大案,都极为谨慎,流泪叹息;任宰相时,担心害怕自己不能胜任。
D.刘齐贤性格方正刚直。因他性格方直,连皇帝也很尊敬他。他最终被小人陷害,自缢而死,令人叹惋。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l )唐沿隋制,十一月选集,至春停,日薄事丛,有司不及研定。(5 分)
( 2 )今封岱大礼不以八座,用九卿,无乃徇古名忘实事乎?(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丁忧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若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若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诛求:强制征收。②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③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丁忧不上丁忧:遭遇父母的丧事
B.若有衅,吾当坐衅:挑衅
C.事闻,朝廷嘉之嘉:赞许
D.信可罪罪:治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 悉去之,抚以恩意② 使工以药淬之
B.① 其人既死② 吾其还也
C.① 子孙贫且行乞② 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
D.① 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 乃设九宾礼于廷

下列各项中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B.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C.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D.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
B.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C.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翻译和要点概括
(1)翻译① 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
② 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
(2)要点概括
文中哪些事例表现了王克敬“为官尚宽”的品格 ?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并列举出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襟三江而带五湖天雨雪,武卧啮雪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予乃摄衣而上
C.且庸人尚羞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宾主尽东南之美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