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 
|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 
|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责:责任。 | 
|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确实,实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 
|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 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重为乡党所笑 | B.为十表,本纪十二 | 
| C.故士有画土为牢 | D.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 
|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 
|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 
|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憎恶,恼恨 | 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 
|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感谢 | D.勃功不如臣平比得上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先妣抚之甚厚 | 
| B.陛下不知其驽下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 C.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 肇锡余以嘉名 | 
| D.里中社,平为宰 君家妇难为 | 
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为其然也? |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 C.渺渺兮予怀 | D.戍卒叫,函谷举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 
|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 
|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 
|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 
用“/ ”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①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译文:
 ②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译文:
太行毛大福,疡医①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②。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为我昭雪,回搒③掠死矣!”狼见毛被絷④,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⑤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②数事:数件。③搒:笞击考问。④絷:捆绑。⑤稳婆:接生婆。下列句子中,对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不信,械之械:用枷锁拘禁 | 
| B.会毛货金饰货:卖 | 
| C.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委:舍弃 | 
| D.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遑:急迫 |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敷药如法,乃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 B.官不信,械之哀民生之多艰 | 
| C.衔其履而去毛视之,向揖而祝曰 | 
| D.君不为我昭雪君家妇难为 | 
下列各句分编为四组,每句都能体现狼讲“义气”的一组是
 ①咆哮相侵,惧甚②日既晚,狼遥送之。
 ③狼见毛被絷,怒奔隶。④君不为我昭雪,回去搒掠死矣
 ⑤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 A.①②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 
|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一听毛大福的求告,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 
|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 
|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的帮助下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 | 
翻译文中下列句子。(10分)
 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4分,出自《孔雀东南飞》)
 ②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③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选出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 | 
| B.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乃尔,就这样) | 
|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 
|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致谢) | 
选出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②不如因善遇之 | 
| B.①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②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 
| C.①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 D.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组是()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 A.①②④⑥ | B.①②③⑥ | C.②③④⑥ | D.②③⑤⑥ | 
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 
|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 
|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此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 
|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徇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③,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思忠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
 钟尝丁④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刀笔:主管文书的官吏④丁:遭逢。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佯不省佯:假装 | 
| B.一府大震,皆奉法一:一个 | 
| C.或为匿名书毁亮毁:诋毁 | 
| 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干:求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前某事宜行,若止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B.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 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 
| D.其为政,纤悉周密/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况钟“刚正”品格的一组是()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③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④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⑤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⑥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到苏州后,况钟巧使计谋,严惩了营私舞弊的不法之吏,震动了全府上下,从而使官吏全都依法行事。 | 
| B.况钟用簿籍记录地方上官吏的善恶之事,目的是对下属官员进行鼓励。 | 
| C.况钟不仅为政刚正,而且也礼贤敬德,爱惜人才,他竭力推荐了寒门之士邹亮,使之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 
| D.况钟任职期间,深得百姓爱戴,在他为母亲守丧、任职期满当调离时,百姓请求让他留任;死后,百姓聚集痛哭,立祠纪念他。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②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