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嫂平之不视家生产  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病感谢 D.勃功不臣平比得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嫂嫉平不视家生产   先妣抚甚厚
B.陛下不知驽下       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C.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   肇锡余嘉名
D.里中社,平宰 君家妇难

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 D.戍卒叫,函谷举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用“/ ”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 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①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译文:                                                                           
②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短文断句。(限划8处)
天人之理一也人事尽至于无可奈何然后可以归于天譬如农夫之治田耕耘之功既至而遇水旱乃可曰天实饥之也今未尝力耕耘而望岁于天其可乎?
(宋•李纲《论天人之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大力将军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糗糒:干粮),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轻若启椟。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噉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处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漫应之。自念叔名贤,何得武弟子?
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肃客入,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撩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
查醉起迟,将军已于寝门三问矣。查不自安,辞欲返,将军锢闭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数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喝。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
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阗咽并发,乃返,别查。
(略有删改)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啖噉多,无者佣:雇用……做事
B.乞人愀然虑无阶:理由
C.谈间,问……款:悠缓
D.将军少动颐:脸色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坐饮伺其人遂拔击荆轲,断其左股
B.会伊璜至,告之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窃疑将军误,将军伛偻益恭有志与力,不随以怠
D.嘱敬事先生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移时复来,探取食之,轻若启椟。
②为诸父行,与将军何处有素?
③督造记籍,戒无亏漏。
根据第Ⅰ卷文言文内容,用自己的话为文章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50字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①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②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眛③,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④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潜⑤;使延陵季子⑥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於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⑦。酒既酣,公子光详⑧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yún),字子胥。伍子胥本为楚国人。因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其父、兄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②雠( chóu):同“仇”。③眛(mèi ):目不明。此处是人名。④嫡(dí):系统最近的,正统的。⑤潜:地名。⑥延陵季子:即季子札。因受封于延陵(今常州),史称延陵季子。⑦铍(pī):长矛。⑧详:“佯”的通假字,假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专诸之能知:了解 B.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如:到,往
C.吴兵不得还得:能够 D.因以匕刺王僚因:凭借

以下五句话中,全属于公子光能“自立为王”原因的一组是( )
①光真适嗣,当立②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④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逃到吴国后,想借助吴的军事力量,攻打楚国以报父兄之仇,结果被吴公子光从中作梗而未能实现目的。
B.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机派兵攻楚,不料被楚兵断其归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谋反造成可乘之机。
C.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不是合道义的,所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回王位。
D.公子光见夺位之机已到,设宴邀请吴王僚,让专诸在进献鱼炙时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自立为王,封赏了专诸之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2)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课内文言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阅读(共32分)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於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专诸于公子光进:推荐
B.光为足疾详:通“佯”,假装
C.光既得专诸,善待之 客:好客公子
D.既至王前,专诸鱼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伍子胥知公子光欲杀吴王僚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B.进专诸于公子光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
C.光得专诸五国丧,齐亦不免矣
D.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进之因人之力敝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与例句①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与例句②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①:善客待之例句②: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何陋之有?
B.吾从而师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吾得兄事之客有吹洞箫者
D.晋军函陵忌不自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光认为伍子胥所说的攻打楚国是为了报私仇,因此不采纳他的建议。
B.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便建议公子光杀掉王僚夺取王位。
C.宴席期间,公子光借故离开,并利用这一机会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
D.公子光自立为国君,即吴王阖闾,专诸有功于他,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3)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