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靼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 :抵押 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中
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治:审理 D.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 幸:侥幸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乃使其从者衣褐
C.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则与斗卮酒
D.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下面各项都能表现苏武不屈节不辱命的爱国精神的一项是 (    )
①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④乃引刀自刺               ⑤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赦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
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别驾辟:征召 B.而王浑于后机恚:生气
C.散骑侍郎迁:升任 D.今之升制,当于后垂:将近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刺史皇甫晏牙门张弘所害②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B.①今承洪基,此天授②今君亡赵走燕
C.①今之开制,当垂后②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D.①尊卑无差,有爵必进②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何攀“居心平允”的一组是( )
①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②攀善于将命,帝善之
③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 ④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
⑤攀不得已,扶疾赴召⑥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皇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
B.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
C.何攀在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的时候,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就职,皇帝也下诏催促,饱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D.陈寿、阎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对候,为他们辩明曲直,使他们的冤狱得到昭雪。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2分)
译文:
(2)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3分)
译文:
(3)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3分)
译文:

翻译下列句子
(1)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于军中,欲民先成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家丁外人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守军正丞。(守:担任)B. 三王或于军中。(誓:誓言)
C. 建报亡它。(坐:犯……罪)D. 大将军霍光其奏。(寝:扣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约其走卒 平明,汉军觉之
B.诛恶禁邪至丹荆卿为计
C.欲民先成虑也尔无忘乃父之志
D.或将交刃誓提刀立,为之四顾

下列对原文叙述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胡建发现监军御史违反军法,私自做买卖从中获利,影响很坏,他于是当机立断,计划周密地斩杀了监军御史。
B.对于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上下诏,认为应该听取文吏的意见,又举了三王的事例,表示支持胡建的做法。
C.从渭城令胡建与帝姊盖主等皇亲国戚的斗争中,可以看出胡建具有不畏权贵、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D.为非作歹的贵戚相互勾结,反诬良臣;大将军霍光一病,权力由贵戚掌握,这一切构成了胡建自杀的原因。

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项王军壁垓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族庖月更刀,折也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 斯 三 义 酌 而 用 之 干 之 以 风 力 润 之 以 丹 彩 使 味 之 者 无 极 闻 之 者 动 心 是 诗 之 至 也。若专用比兴,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唐代“五言长城,七绝圣手”分别指谁?
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钟嵘认为五言诗在众多诗歌中最有滋味的原因。不超过15个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