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象征这个表现方法,是文学家们在斗争中创造的。它的基本作用有二:一是把作家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一是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白杨礼赞》属于前者。 |
B.在《孔乙己》中,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小说采用以“喜”衬“悲”的写作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是鲁迅。标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也包含投向大众的关切和询问,内涵丰富,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
D.《水调歌头》中词前的小序,叙作词原因,领起全篇。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像,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词的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除开头写月移光转之外,以下全是词人内心的独白。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进这所学校,会被一种大气震慑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建筑后边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香樟树生长在道路两旁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努力倡导读书之风,希望看到同学们课余不会只是无聊地说笑,学校里到处是琅琅的书声。(“学校”前应添上“听到”) |
B.整栋教学楼的灯都亮了,隔壁班却还是一片漆黑。(在“还是”前加“几乎”) |
C.城市景观花卉的装饰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后加“的标志”) |
D.唐诗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把“长期”移到“受到”前面) |
下面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又是那个粗枝大叶的孩子,惹得老师和家长很不愉快。 |
B.演出的那天晚上,大家表示要不遗余力地把歌唱好。 |
C.他的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做什么工作都要大显身手。 |
D.每年,成千上万的大中院校的师生络绎不绝的来这里学习。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疏风骤zhòu纤细qiān阔绰chuò外壳ké |
B.目瞪口呆dēng挑剔tì皲裂jūn跺脚duò |
C.锲而不舍qiè校订jiào投奔bèn发酵jiào |
D.彬彬有礼bīng噎气yē噙着qíng露陷lòu |
下列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蚂蚁和蝉》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
B.诸葛亮一生多次用火攻取得战役的胜利,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七百里等。 |
C.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 |
D.《朝花夕拾》回忆了众多的人物,如善良热忱的阿长、质朴方正的寿镜吾、正直严谨的藤野……这些形象都倾注了作者丰富真挚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