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不断反抗求索的抗争史。梳理历史,提升能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历史活动小组在探究中国近代社会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总结列出如下简表。
战争名称 |
条约 |
影 响 |
鸦片战争 |
A |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 |
B |
C |
D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从未缺乏面对外国的侵略而赴汤蹈火、英勇抗争的仁人志士
某同学搜集到了以下图片和相关的两则材料,希望你与其合作。
材料二:图片一中的人物,在鸦片战争期间,率兵坚守虎门炮台,昼夜督战,负伤数十处,终因寡不敌众,最后战死在炮台。
图片二中的人物。在1894年的黄海大战中,他率领致远号全舰官兵英勇杀敌。舰身中弹过多,弹药也将用尽。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后人评价他说:“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表格中字母空白处的内容,并把答案写在下列横线上
A
B
C
D
(2)仔细观察分析后,写出图片和文字材料中表述的历史人物。(4分)
材料一中的人物:
材料二中的人物:
(3)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你认为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什么?并将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想与同伴分享?
(4)中国人民取得的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是什么?简要说明这次胜利的历史意义。
(5)近年来中日关系总起波澜,日本居然将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纳入日本版图,对此你怎
么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从材料一中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写一项即可)?
(4)材料三中的被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
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专著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制定多少周年?
(4)请你为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材料一: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时间和目的各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谁?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2)请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