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请回答:
(1)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2)商鞅最后惨遭五马分尸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工业化--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材料一所谓洋务运动是清廷在同治年间兴起的"求强"."求富"活动。从事这一活动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李鸿章就是洋务派的首领。……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李鸿章提出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即是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略事变革,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强内部统治,对付新的"变局"和"强敌"。--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项主要任务便是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此,在"一五计划"当中,国家将株洲等15个城市列为重点建设的大工业城市,并集中主要力量实施外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156个重点项目中,株洲占有4个,即扩建331厂,新建硬质合金厂.发电厂.洗煤厂……新中国的宏伟工业蓝图由此展开,工业株洲的华丽篇章开始书写。
--《株洲日报》
材料三"看工业,到株洲",株洲人曾经骄傲了半个世纪。"看污染,到株洲",株洲人为此尴尬了几十年。继"一五时期"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工业城市之后,2007年底,株洲再次被时代赋予使命.被国家寄予厚望,成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一极。株洲人推进"两型"建设,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从"机声隆隆"的工业基地,向"鸟语花香"的"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转变。
--《一部民族工业的崛起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洋务派的首领"李鸿章创办了哪些著名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举一例)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和失败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的重点。
(3)株洲工业发展是中国工业化历程的一个缩影。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
①大量的丝和丝织品 ②凿井.冶铁 |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汉代丝绸最远可以运到A国,写出该国的名称。为加强对图中西域(今新疆地区)的管辖,唐朝和清朝个设置了什么机构?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3)夏华同学一家暑假将赴丝绸之路范围内旅游,请你推荐两处历史人文景观,并说明推荐理由。(陕西和甘肃段各推荐一处)
(4)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你认为这一构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胡锦涛《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材料二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全面评述。)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大事年表(摘录)
1978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80年 |
国家正式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为经济特区 |
1982年 |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984年 |
进一步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
1985年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1987年 |
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1992年 |
邓小平南巡讲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1997年 |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香港回归 |
1999年 |
澳门回归 |
2001年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请你以经济特区为主题设计一道历史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最大变化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7世纪,学者、教师、工匠和僧侣才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宗教信仰。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大化改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注:图1为颐和园石坊,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的19世纪末世界上最华美的艺术品之一;图2为吉野号,明治天皇提取皇室费用购买的19世纪末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之一。)
(1)材料一中的"天朝"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热情的皈依者"的历史作用。
(2)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皇室开支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