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固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的现象。国家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但也要避免“资源诅咒”。一个国家要摆脱“资源诅咒”,应该( )
①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本全球化
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④弱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责和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一书中说: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至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不同文化背景只能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
B.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
C.文化的差异会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价值选择 |
苏轼的《和董传留别》有“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蕴含的道理是
①精神活动不能脱离物质活动②丰富学识能够促进道德修养
③优秀文化能够塑造积极人生④精神食粮比物质产品更重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杭州二中校园内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都在向你述说着二中文化。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人社会实践和思维活动的产物 |
B.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C.文化影响离不开物质载体和文化环境 |
D.精神产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自传入中国以来,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佛教文化中的优秀价值取向已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发挥着凝聚力量的作用。这说明()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倡导信仰佛教
②应辩证认识宗教,合理利用宗教文化资源
③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说明()
①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
②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
③宗教在社会生活中主要起积极作用
④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依法受到保护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