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一七九三年》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历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地名;小说都是真的,除了人名地名。”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被人为地遮掩粉饰而变得虚假。虚构的小说却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而还原了历史的本真。法国文学家雨果创作的《九三年》正是一部基于现实而创作的小说。 1793年,当时面对国外反法同盟的进攻和国内保皇党人的叛乱,法国人民进行了捍卫革命成果的斗争。这时,潜回国内的保皇党叛军头目是朗德纳克侯爵,而对手恰恰是他的侄孙,早已投身革命,成为年轻有为,战功卓著的共和军司令郭文。
战争是残酷的!共和军斗志昂扬,势如破竹,叛军节节败退,退入一座古堡。双方只隔着一道石桥。为了阻止共和军的进攻,叛军将抓获的三个农民的孩子作为人质锁在桥头堡中,内置柴草、柏油并用硫磺线与古堡相连,铁门的钥匙就掌握在朗德纳克手中。共和军攻进了古堡,临逃的敌人点燃了导火索。孩子们危在旦夕,共和军没有钥匙无法营救。千钧一发之际,已经从暗门逃脱的朗德纳克听见了呼救声,他毅然走向古堡。三个孩子得救了,朗德纳克束手就擒。如何处置这个曾经杀人如麻的叛军首领,共和军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这是郭文的恩师,又是一个铁面无私的革命者,他连夜召开军事法庭,判处朗德纳克死刑,并定于第二天早上行刑。可是,第二天监狱门打开,里面坐着的却是共和军的司令郭文。朗德纳克被他放走了,释放侯爵的理由并非他们之间的亲情,而是郭文认为,朗德纳克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三个无辜孩子的生命,这足以成为赦免他的理由。因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着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郭文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叛逆”负责。坚持原则的西穆尔登不能原谅郭文的罪行,按照革命法律,他亲自判处郭文死刑,尽管他一直把这个年轻人当亲儿子看待。然而就在郭文被执行绞刑的头颅咣当落地时,人们听到一声枪响。西穆尔登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综合摘录侯会著《道德准则》(《今晚报》2011.11.7)
请回答: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请说明雨果《九三年》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
(2)阅读下划线部分,联系所学知识,请列举出这场革命有哪些“人道主义”成果。
(3)阅读材料后,请你分享你的感悟。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4 分)
《太史公自序》既是读懂《史记》的钥匙,也反映了司马迁修史的指导思想。其中很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1)司马迁撰写《史记》采用的是何种体例?《史记》所记述史实的时间跨度是从哪一时期到哪一时期?
(2)请判断出以下史实哪些是可能从《史记》中查阅到的()
①商汤灭夏②合纵连横
③牧野之战④道教兴起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太史公自序》中提到的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4)下列不是孔子名言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兼爱、非攻
D.当仁不让于师
(5)请把以下孔子的成就归类连线。
教学方法“仁”和“礼”
治国方略为政以德
教育平等因材施教
核心思想有教无类
改革释义1是变更,革新。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阅读以下关于改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写出是哪次改革的措施?
(2)材料一的改革发生于哪国?对当时该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3)依据材料二内容简练归纳出四项改革措施。(照抄原文不得分,4分)
(4)在这两次改革中,改革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著名学者周有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皇帝”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9分)
(2)材料二中,“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沉重打击秦朝残暴统治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
B.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
C.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
D.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
(3)汉高祖之后,西汉王朝出现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鼎盛局面。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了谁的何种建议来加强中央集权?
(4)你认为材料二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产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变革。
——恩格斯
材料四: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工具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五:
国家与年份 |
农村人口(%) |
城市人口(%) |
英国(1851) |
48 |
52 |
法国(1851) |
75 |
25 |
俄国(1851) |
93 |
7 |
美国(1851) |
87 |
13 |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和主要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表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这场发明机器的热潮对社会关系带来的“出乎人们预料的后果”是什么?
(4)请说出材料四中“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的主要陆路交通工具发明者是谁?它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据材料五判断下列观点,对的打“√”,错的打“×”。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小。
()②工业革命完成比较早的国家城市人口比例比较高。
()③离英国越远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④工业革命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第二次历史性的剧变。
——《中国共产党简史》
(1)依据材料一,请分别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性的历史事件。(4分)
材料二: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合格民主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2)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地何在?
材料三: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据材料三,克拉克说的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什么协定?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的哪一位司令官的正确指挥?中国援朝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四: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在20世纪实现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了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4)材料四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决策而开始的? 你认为这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国人“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