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谁?其中的“贼”指谁?出现“无力回天”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思考,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该运动中两位代表人物的名字。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欧洲的统一。为了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了更好的利用欧洲的资源,振兴经济,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无数产品实行全球化生产,旅客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瞬间把信息发往世界各地,大额资金可以通过国际结算,在几秒钟内划拨到指定的银行专用账户上。
材料三:发展中的中国,提出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的战略思想。
(1)、美国为加强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欧洲重组的政治、经济因素分别是什么?
(3)、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欧洲的统一、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4)、上述材料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一组织的成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
(5)、根据材料三的战略思想,谈谈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应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状况

年份
1870年
1900年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占世界工业产量的比重
32%
10%
13%
23%
18%
7%
16%
31%
占领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3
4
1
2
3
4

材料二:1938年9月30日,张伯伦带着有希特勒签名的那张纸,心满意足地乘飞机返回唐宁街10号,随处可见兴高采烈的人群。张伯伦微笑着招手致意,然后说:“我的好朋友们,这是我们历史上第二次从德国把体面的和平带回唐宁街。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材料三: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最上空看到一条希望的彩虹。
——1943年11月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材料四: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材料一反映出这些国家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状况?因此引发了什么严重后果?
(2)、材料二中“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了唐宁街”是英国首相参加了哪一次重要会议后发表的言论?这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后果?
(3)、“彩虹”的寓意是什么?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1944年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4)、二战中,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国家正式实现联合的标志是什么?二战后,这种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什么?
(5)、结合材料谈谈,当今各国怎样应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与挑战?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从“回归”到“繁荣”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基本方针的正确性?这一政策最初是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3)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9年4月1日,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英国伦敦第一次握手,第一次会晤。他们在会晤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但重新定位了双边关系,而且提升了双方对话机制,确定了合作重点,把中美关系引领到新起点。
——新华网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新华网
请回答:
(1)2009年是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一反映中美两国关系达到怎样的新起点?
(3)根据材料二说明中美两国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
(4)历史已今非昔比,中美关系发生这种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怎样有益的启示?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1)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6分)
【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没计师是谁吗?(2分)
(3)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6分)
【展望未来】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