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九年级2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参加。(14分)
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1)请你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走在时代前列的是哪些国家?(3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1分)
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4)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2分)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1分)
(6)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作出了无数探索,请写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2分)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1分)
步骤三: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8)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问题
从“一大”到“七大”
(1)正确填写下表空格

名称
时间
地点
全国党员人数
主要领导人
第一次


53

第三次
1923年6月
广州
420
陈独秀
第七次
1945年4-6月

121万

(2)中共“七大”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3)中共“七大”为 准备了条件。同时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在这之前,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是在 会议上确立的。
(4)上表中会议地点和党员人数的变化,可以说明哪些问题?①:
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这场“革命”指 革命。“先生”是
(2)“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D.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
(4)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你认为文中“本志”是指《 》(杂志)。它的创刊,标志着 运动的开始,其矛头直指尊孔复古的封建专制文化。
(2)文中的“赛先生”及“德先生”分别指
(3)上文的作者应该是

有一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西北文化日报》(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该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震惊中外的
(2)报纸上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这份报纸是在事件发生的第 天报导的。
(3)发起这场事件的爱国将领是 和杨虎城。目的是为使蒋介石接受他们早已提出的:停止内战、
(4)周恩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停止向红军进攻

读《公车上书》图,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1)“公车”又称

A.秀才 B.举人 C.进士 D.翰林)

直接引发上书的事件是《 》的签订。
(2)领导这次上书的核心人物是康有为和
(3)上书的主要内容是反对 ,请求变法。
(4)这次上书的意义是揭开了 的序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