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资本主义潮流是19世纪60、70年代的进步趋势。俄国和日本等国为此做出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它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亚洲强国。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亚历山大二世这么做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他们搞改革”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日本进行的改革指什么?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最能体现这场改革性质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3)这两次改革产生了哪些相同结果?
(4)俄日和英美等国选择不同道路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这是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摘编自《岳麓书社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第二册》
材料三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具有宪法的性质,什么制开始在英国建立?
(2) 材料二中,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分)
(3) 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概括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的阿里山因红桧木而闻名于世。粗大挺直的红桧树确实令人惊叹!当看到许多红桧树被砍伐得只剩下树根时,导游告诉我们:日治(日本统治)时期,日本掠夺阿里山上稀有的红桧木材,运到日本国内。此时此刻,这些树根静悄悄地伫立在那里,像是要和我这个来自大陆的游客诉说那段被宰割、受辱的历史。时值天空下着阴冷的雨,雨顺着我的脸颊和那些静静伫立的红桧树根缓缓流淌,像是我们的眼泪……
——摘自台湾旅游日记
材料二如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期。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将“九二共识”写入报告。此次“习连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晤)承先启后,对正处于关键时期的两岸关系有推动作用,相信“习连会”将创造新的契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真诚期盼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摘自新华社香港分社社论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日治时期”始于什么条约的签订?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分)
(2)材料二中“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提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这样做的事情很多,除合作抗日外,请再举一个历史事件说明之。
(3)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是近些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增进互信的最直接体现。请写出为海峡两岸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同胞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
(4)请用一句话概述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含义。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了解法国、研究法国是更好推动中法关系健康发展的需要。请阅读以下关于法国的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①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他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专著《哲学通信》
②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③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④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
⑤1939年二战爆发
⑥1940年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
⑦1967年与其它五国成立欧洲共同体
(1)在以上大事年表中有哪些事件体现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观点(只写序号即可)?并请具体说明。
(2)大事年表中的第④个事件和第⑤个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以上大事年表还缺失一些法国的重大事件,请你再补充一例。
(3)大事年表中的第⑦个事件反映了欧洲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第聂伯河水电站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根据材料一中图示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说: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鄢么,历史在哪里呢?请根据描述,各举出一例史实(请用古代史史实)。
(1)历史在记忆里,人们编撰著述,就是为了以古鉴今。
(2)历史在古迹里,人们可以通过冰冷的物体寻找通往古代的痕迹。
(3)历史在科技里,人们可以通过发明创新,去探索人类社会独一无二的创造力。(1分)
(4)历史在思想里,人们可以通过哲学淙教去寻找社会真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