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蝉和狐狸》这则寓言的寓意是: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成熟。
( )
(2)“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卧心尝胆”这三个词中没有错别字。( )
(3)“狐狸张开嘴巴,仿佛要一下子把乌鸦吞进肚子里似的。”不是一个比喻句。( )
(4)贾岛听从韩愈的意见,最终所用诗句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 )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舟过安仁》的作者是杨万里。( )
(2)《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是高尔基。( )
(3)《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
(4)清平乐是词牌名。( )
(5)“不脱蓑衣卧月明”是指牧童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倒下便睡,一直睡到月上中天。()
(6)“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干脆了。”这句话犯有“用词不当”的错误。()
(7)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
(8)《桥》一文运用了很多简短的句、段,这样是为了渲染紧张的气氛。(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1)我想大概肯定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因果关系,前句讲原因,后句讲结果。()
(3)“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童年的怀念。()
小小裁判员(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6分)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 )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作用。( )
(3)《再见了,亲人》选自我国著名作家魏巍的《城南旧事》。( )
(4)“噩”字的第三笔是“竖”。( )
(5)《古诗词三首》前两首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乐趣,第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田园生活的乐趣。( )
(6)“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这是一个比喻句。( )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2)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下面词语中只有一组是完全正确的,在括号里打上“√”,并将其它组错别字改在相应的括号里。
(1)新疆勾勒毡帽侮辱()
(2)盗贼负择驱逐天赋()
(3)厘米橙澈蚌壳寂莫()
(4)幸亏咀嚼争辨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