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弹弓进行弹子弹比赛.他们发现弹出的子弹飞行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展开了讨论.
(1)拉开的弹弓具有________能,弹弓上的橡皮筋形变________具有的能量越多;
(2)他们在研究影响弹出子弹飞行距离的因素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子弹的质量有关
猜想2:与子弹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弹弓上的橡皮筋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断定猜想3是正确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测温物质 |
凝固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1)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2)在甲图中,我们在组装器材时,应该先固定铁圈。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3)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小林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和同学们一起到实验室动手测出了一个金属球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密度的实验步骤:
(1)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填“左”或“右”)。
(2)由于金属球体积过大不能直接放进量筒中,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A.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
B.将金属球用细线系好,把金属球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收集从溢水杯流出的水,如图丙所示;
C.将小烧杯收集到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则金属球的体积为cm3。
(3)取出金属球,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戊所示,金属球的质量是g。由此可知,金属球的密度为g/cm3。
(4)请你评估,在本次实验中所测得密度值与真实值比会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要使光屏处在像的位置,在蜡烛和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光屏就向移动,直到屏上的像为止.
(2)在完成(1)基础上,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不动,光屏上得到一个、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的向移动.
(4)换用另一块凸透镜,再次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选填“大”或“小”)
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B蜡烛的烛焰高_cm;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