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后,请回答。
材料一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
材料三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的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秦国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
问题:(1)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根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大臣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问,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呢?为什么?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南宋时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请回答南宋时期的谚语表明了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最重要原因.(2分)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海外贸易兴盛,这与宋朝哪一行业在当时世界居首位有关?(1分)当时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对外贸易?
(3)因海外贸易兴盛而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泉州,当时这里出口的主要货物可能有?(试举两例,2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者徐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材料二 1991年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位于我国河北赵县的这座大型石拱桥,最近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
材料三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是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了这种制度发挥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大型石拱桥“是指哪座桥?它的设计者是?
(3)材料三中的文字上的东西在唐朝指哪种技术?其代表作品是?
下面是小明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的社会风貌》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有位新罗商人来到唐朝都城洛阳,发现城市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他购买了一个 “唐三彩”,离开商店,他又前往观看唐玄宗亲自创作的《秦王破阵乐》,然后前往寺庙,拜读了大唐高僧玄奘法师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6分)
(1)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改正:
(2)隋朝时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时完善。
改正:
(3)北宋前期,江浙地区商业活动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改正: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世人研究中国文化的极大热潮。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相关人物。
(1)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并且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被誉为“诗圣”。他是
(2)他的诗雄奇飘逸,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诗仙”。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