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最能体现这场“战争”残酷性的是哪一场战役?这场战争之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 1941年6年,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斯大林号召: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
(2)写出材料二的战争中为“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所进行的战役一例。
材料三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文件,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3)材料三中“签署的文件”指什么?该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
材料四 

(4)来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为什么由之前的敌人变成会场上的伙伴?照片是三位领导人在哪次会议的记录?决定会后成立哪一国际组织?
材料五 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5)材料五表达了联合国怎样的意愿?
(6)结合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已有相当数量的资本输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又进一步加紧和扩大。……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工业的收入。……严重阻碍了新技术在英国的扩散和生产规模的扩张。
材料二:在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至少在1870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
——摘编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美】《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材料三:……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工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回答,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出现发展“瓶颈”后未能及时突破的原因有哪些?
(3)两国未能突破发展“瓶颈”分别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历经了22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以事实雄辩地证明:井冈山道路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1927—1934年中共重大活动大事记

时间
重大活动
1927年8月1日
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失败。起义部队退到文家市后,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
1927年9月29日
~10月3日
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工农革命军进行了改编,从政治和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10月
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1930年10月
~1931年7月
毛泽东等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指挥红军先后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
1931年11月
受到党内“左” 倾领导人的排挤,毛泽东被剥夺了对红军的指挥权。
1932年底
周恩来、朱德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10月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红军死打硬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
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强渡湘江后,红军损失过半。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大事记分析,为什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3)用史实说明井冈山道路是如何成功实践的。

读图,回答问题
以下图片反映的是二战后不久发生的史实。

(1)以上两图中所示的两国关系与二战后期相比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中所示两个事件共同反映出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大国之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他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 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材料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全球经济力量。调速增效成为中国经济打造可持续增长“新常态”的关键所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全球“新局势”的重要组成,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全球经济再平衡进程提速。……从金砖银行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从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到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正不断增强与世界经济的“粘合力”。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受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2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表现在哪些国家或地区?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建立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请写出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4)材料三中所反映的美国国防部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认为其提出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5)材料四中说“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这跟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趋势加强联系紧密?导致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联系紧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你认为各国该如何做?

中国现代化(又称近代化)的探索经历坎坷,过程曲折,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洋务运动艰难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30年,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才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社会习俗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从政治和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角度看,中国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简要说明20世纪初思想文化近代化探索活动在我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4)材料四所述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