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林肯在1858年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二:①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②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④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
材料三: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赎金比地价还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三可知,分别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2)这两次改革的主要相同点有哪些?
(3)文中的“房子”在这里比喻的是什么?
(4)“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指南方和北方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5)什么事件结束了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现象?在此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哪两个重要法令?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请回答:
(1)上述资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2)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3)从第二段资料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4)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回答:
(1)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
(2)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3)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里?
(4)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一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回答: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于何时诞生于何地吗?
(2)学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太后更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请据此和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这一位皇帝是谁?
(2)密诏中的“变法”是指什么?
(3)“皇太后”是指谁?
(4)临刑前高喊“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材料中哪一位?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于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中和农业有关的措施有哪些?
(3)用材料二中的—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