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著名学者周有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皇帝”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9分)
(2)材料二中,“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沉重打击秦朝残暴统治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
B.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
C.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
D.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
(3)汉高祖之后,西汉王朝出现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鼎盛局面。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了谁的何种建议来加强中央集权?
(4)你认为材料二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左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忆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2分)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4分)
(3)导致材料三中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出兵去管……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1)材料一中周恩来说“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的证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两个英雄人物的名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样的崇高品质?
(3)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底,全国参加初级社的农民占总农户的96.3%,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某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三:为适应“XXX(材料二开展的运动)”的需要,毛泽东等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党又发动了另外一个运动。
材料四: 某运动伊始,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在全国各地对历代文物古迹进行了大破坏,烧毁了山东孔庙中“万世师表”匾。
材料五:1966—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一览表
年份 |
国民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 |
1966 |
32.09 |
32.13 |
180 |
1967 |
29.22 |
29.25 |
159 |
1968 |
26.05 |
26.06 |
138 |
(1)材料一讲述了我国对农业进行怎样的改造?还对其它哪两个行业进行改造?什么时候什么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材料二、三分别讲述了什么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四是指什么运动?请列举该运动现象两个?
(4)结合材料五归纳材料四运动带来的危害?
(5)我们应该从以上材料中吸取哪些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省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而击败的。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沉醒了的、也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某军战歌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运动的胜利?目的是?
(2)材料二中的“跨过鸭绿江”的军队的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总司令是?它完成“打败美国野心狼”任务的标志是什么?
(3)该事件中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该事件中共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材料二: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请回答:
(1)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 (1分)
(2)材料三选自建国初在农村实施改革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法令,这部法令是什么?它颁布于何时?
(3)这次改革使哪一个阶级获得了解放?何时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这次改革? (2分)
(4)观察材料三,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