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著名学者周有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皇帝”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9分)
(2)材料二中,“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沉重打击秦朝残暴统治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
B.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
C.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
D.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
(3)汉高祖之后,西汉王朝出现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鼎盛局面。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了谁的何种建议来加强中央集权?
(4)你认为材料二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即实现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自近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也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工人总数34110~40810人,占当时近代企业全部工人数的37.33~41.62%。
(1)请举出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洋务派创办的这些企业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 (1952年产量) |
印度 (1950年产量) |
美国 (1950年产量) |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2)材料二中的图表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情况?我党和政府为此采取了何种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的洋务运动与新中国针对材料二所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结果有何不同? 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四大发明作用在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评述。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材料二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 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盖不但电气而已。 ---鲁迅
针对上面两段材料中的不同说法,请你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评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古代史的主体内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
材料二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2)依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
(3)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一化”是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请问,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何种计划?该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2)“一化三改”中的“三改”具体指什么?
(3)“三改”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三改”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
(5)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怎样的丰富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稻粒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赶冬瓜。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的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失误?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3)你认为出现这样失误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