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成语,请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名称(共10分)。
(1)卧薪尝胆——
(2)纸上谈兵——
(3)揭竿起义——
(4)楚汉之争——
(5)草木皆兵——
外族入侵,民族危难,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硝烟过后,引人深思。请加入“抗日战争论坛”,思考下列问题。
国共两党言论
(1)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2)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下图并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共12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有一位红一方面军老红军他当年18岁江西踏上长征路,请你计算这位老红军年龄?
(2)这位老红军长征途中会经历哪些重大事件(至少写四个)?
(3)你理解红军长征精神内涵是什么?你会如何实践“长征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请回答:(共15分)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3)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4)针对发生在19世纪中国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回答:(共12分)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物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各举一例)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如果答出一个以上的事件,以第一个事件的答案赋分)
阅读下列材料:
……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意思是弛缓)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共12分)
(1)这是何人上书道光帝的奏折?
(2)他在奏折中就鸦片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归纳他为自己的主张提出的理由?
(4)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