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这样,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材料二 “大会制定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1)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共产党何时何地诞生?
(2)材料二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决议?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5)什么事件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今年(2014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他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请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2)请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各2分,共6分)
A.;B.;C.。
材料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 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的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节选自1967年版《毛泽东选集》)
问(1)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什么人是五四运动中的先锋?
(2)这次运动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3)结合材料,你能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