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观察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建筑是英国议会所在地。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对英国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件大事。(2)
(2)图二是《独立宣言》签署的场景,那年美国刚刚成立。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有哪些事件促成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写出二件即可)
(3)图三中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被火树银花所映衬,记录了法国国庆日隆重喜庆的场面。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在1789年的这一天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次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受到了哪一思想的影响?宣告法国大革命的结束是哪一事件?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拿破仑法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1)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
材料二 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2)据材料回答,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推崇什么思想?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是哪两面大旗?
材料四:

(4)材料三文章所反映的是什么事情?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联系?
(5) 综合上述材料,中外四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世界的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4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演讲时声称,“印度与中国在陆地上接壤,日本与中国则经海洋接触。然而,1500多年以来,中国同日本、印度的关系从来不曾圆满。”
(1)材料中“1500多年以来,中国同日本、印度的关系从来不曾圆满”。请你举出古代史上中日、中印友好史实各一例加以驳斥。
材料二:2014年3月8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
(2)一战前,英、德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组建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3)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哪场战争?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4)你认为造成目前中日关系僵局的原因有哪些?

伟大的转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材料一: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自己的。
材料二: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有什么好处?
(2)我国第一批建立的经济特区还有哪些?
(3)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指的是什么?

阅读《隋大运河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大运河是谁开凿的?它的中心是什么?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连接长江和淮河这一段的名称是什么?
(2)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
(3)除大运河外,隋朝还修建被后世称赞为“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的著名工程,这工程是什么? 这两大工程有什么共同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如右图)。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国内外媒体、学者普遍认为此次会议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改革的“方向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三中全会”

时间
三中全会
决策
1978年12月18日—22日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
1984年10月20日
十二届三中全会
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8年9月26日—30日
十三届三中全会
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
1993年11月11日—14日
十四届三中全会
提出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8年10月12日—14日
十五届三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3年10月11日—14日
十六届三中全会
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2008年10月9日-12日
十七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2013年11月9日—12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383“改革方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十二届三中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教材简要说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2个特征即可)。
(3)从十五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来看,我国改革的着重体现在农业、科技等民生问题上,由此简要说明我国改革的立足的点什么?为什么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改革的“方向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