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应用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紧跟着又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1)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局部侵华的标志是什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杨、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对中华民族的抗战有何影响?
(3)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什么?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办一期板报,你认为选哪一历史事件为素材合适。
建国以来我国共举行过14次国庆阅兵和23次国庆群众游行。阅兵游行活动的内容,也反映着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 |
材料 |
问题 |
||
欢庆新生 |
![]()
|
(1)左图中接受检阅的是海军,新中国第一支海军是什么部队?新中国的国家名称是在什么文件中正式确定的?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4分) |
||
建设探索 |
![]()
|
(2)列举在这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中出现什么重大失误?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这个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 |
||
伟大转折 |
![]()
|
(3)左图标语表达的是什么农业政策?这个历史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
||
继往开来 |
![]()
|
(4)这次阅兵式设计了“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其中“思想篇”里的“奋斗创业”、“改革开放”分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指导思想? |
通过上述问题,你对新中国六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有何认识?
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朝代 |
设立组织机构 |
作用 |
明朝(明太祖) |
A |
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
清朝(雍正帝) |
B |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元朝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世界政治风云变幻,依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二战后及苏联解体后,世界各呈现什么样的世界格局?(2分)
(2)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形成的根源是什么?(2分)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分)
(3)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应对多极化?(3分)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之间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依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集中反映了哪两国之间的矛盾与斗争?(1分)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后果?(2分)
(2)二战中,写出中美等国1942年共同签署的宣言名称?(1分)宣言发布的作用?(1分)
(3)1972年后,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中美关系的改变对中日关系有何直接影响?(1分)
(4)放眼未来,你设想中美日三国应构建怎样的外交关系?(3分)
材料一:一百多年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历史,也是抗争历史
材料二: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以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材料二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这个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2)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为实现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