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二: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联合国宪章》(1945年)
(1)材料一、二分别表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成立时宣称的共同宗旨是什么?     
(2)从历史背景、主要成员国、作用等某个方面比较联合国和国际联盟的不同点?    
(3)请你写出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国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古代历史是经济逐步发展,专制逐步加强的历史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1)材料一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二:“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宋朝“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
据此回答下列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新气象。
(2)与唐都长安相比,两宋时期的商业,在打破地域限制、打破时间限制上分别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材料三:“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工计日领取工资,维持一家的生活。”
(3)材料三中的“机户”、“机工”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太宗、元世祖、明太祖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二战后,西欧国家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最早实施者。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主要特征?(2分,回答2点即可)
(2)请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后美国、西欧国家繁荣发展的相同原因。(2分,回答2点即可)
(3)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发展给崛起中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启示?(2分,回答2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进行谈判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令?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2分)
(2)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3)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追根溯源,有其必然性。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权利法案》

(1)在材料一法律文件的基础上,英国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呈现什么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指出英国成为19世纪中期“世界工厂”的原因。(2分答两点)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曾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但结局不一样,其结果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
材料二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塞了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1995年《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什么主权?最能体现19世纪末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特点的是其中哪一条款?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谈谈八年抗战的胜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