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丝绸之路”图:
请回答:
(1)请你根据地图说出其主要路线。(4分)
(2)对开通这条路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
(3)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2分)
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1分)
(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5)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共12分)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
(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5)人与人的不和谐: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生前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6)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根据四幅照片,分别写出与之相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
(2)请回答与图四(《新青年》杂志)相应的运动(或事件)的性质。
(3)图一所放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请说明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4)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观察下列关于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请写出每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及结果。
(2)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史实写下你的感悟。
有人说,14至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是指什么事件?你是怎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