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束缚,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先进化。
请回答:
(1)1860-1898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有哪些重大尝试?
(2)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3)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追求“思想文化的先进化”方面掀起了什么重大运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和”,又有“战”,请各举一例说明。
(2)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列举内迁的少数民族(至少列3个)。
(3)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往江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请回答:
(1)图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教民播种五谷”。 “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居民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
(2)图二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用什么工具和技术?
(3)图三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
(1)你认为出现“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原因有哪些?
(2)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魏主”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皇帝,他是谁?
(2)材料一反映是“魏主”决定将都城从平城迁往何处?
(3)材料二反映的是“魏主”改革的哪项内容?你还知道他有哪些改革措施吗?
(4)“魏主”的改革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史记》
材料二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后来,边境空虚,犬戎东侵。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不至。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纣王是一位什么样的国君?约1046年,商朝终于灭亡,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2)有人说商朝的灭亡完全是纣王宠爱妲己造成的,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3)西周什么时间灭亡?材料二中后来“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为什么不到了?
(4)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