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很早就看出,“大清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海上”,事实证明,大清国是被坚船利炮打开的。请认真观察下列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英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请写出该战争的名称,该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中的“英法联军”随后又攻入北京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同一时期哪个国家割占了中国大批领土?
(3)图三中的“黄海激战”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图四中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是谁制造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2) 据材料二判断,董仲舒属于春秋战国形成的哪一思想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主要是什么?
(3)在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被哪一封建皇帝采纳?
(4)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位皇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确实相同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5)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它反映了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在秦朝,最高统治者被称作什么?在地方,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3)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为了安定北方边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朝统一后,修筑了一项举世闻名的城防工程,这个工程叫什么?
(5)材料三中“焚百家之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6)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谁和谁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的斗争?
看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材料一中“徙木赏金”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重要的一次变法是在哪一时期哪个国家进行的?
(2)这场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3)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4)变法之前实行的“徙木赏金”的办法,主要是为了()
A.哗众取宠 |
B.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C.确立讲信用的形象 |
D.执行秦王的命令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 明年“南京的记忆”将作为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6周年活动的一部分,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赴东欧展出。自1986 年以来 , 已有多名日本在职的内阁大臣公开否认日本的侵略史实。例如1994年5月 , 羽田内阁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在就职不到一个月便公开说 :“把太平洋战争定为侵略战争是错误的 ”,“南京事件纯属捏造 ”。
材料二钓鱼岛撞船事件后首次中日首脑正式会晤“胡菅会”11月13日傍晚终于在横滨匆匆登场,尽管会谈仅仅22分钟,但成了APEC峰会期间最大新闻亮点,日本主流大报纷纷将“胡菅会”作为头条新闻。虽然中日首脑会晤失去了往日的亲热和笑容,而略显拘谨和勉强,但这也正是目前中日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至少破解了两个月来中日关系一个“僵局”,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据不完全统计,最近4年间,中日领导人在双边互访及各种场合会晤次数在20次以上,胡锦涛、温家宝都三次踏访日本,创造了两国交往史上的新记录。可以说,中日关系之所以能够走出“小泉僵局”而“回暖春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国高层频繁热络的互动。
(1)材料一中的“ 南京事件 ”指什么 ?在这次屠杀中有多少中国人被杀害呢?(2分)
(2)上述材料表明日本国内对侵华战争的态度怎样?
(3)如果让同学们举办一次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将从哪些渠道搜集资料?你将选择哪些方式开展这次纪念活动?
(4)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看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170多年前,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埔,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请你作为一名记者,回到一百多年前,将你见到的这幅交织着腥风血雨的历史画卷告诉世人。
(1)图一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哪场战争?(1分)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1分)图三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1分)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什么影响?(3分)
(3)图二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2分)
(4)请你为这份手报拟定一个主题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