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理解下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某银行女行长颜某开车撞入交通管制区,被六旬协管员戴长玉拦下。颜某对准老戴的脸部“啪啪”就是两耳光,引得无数群众围观和谴责,老戴和颜某被带至当地派出所,双方亲友到场后发现都是熟人,派出所就让颜某一走了之,一句道歉也没留下。
  现在社会上就有这种不良现象,只要有关系,一切好说,什么都好办。真是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
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选作一个)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下联: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下联:

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语义相近的句子。
例句: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清代的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语文实践活动。(9分)
2013年11月 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再一次掀起了中国改革的热潮,我区各校积极学习全会精神,某校八·三班“关注热点,振奋精神”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系列策划,《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影响我们的生活。
求学:孩子上学将更加公平,没有重点校之分,不存在择校难题。《决定》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高考不必担心一考定终身,高考科目减少,不分文理科,《决定》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公共服务:要素平等交换,资源均衡配置。
二、《决定》切实落实百姓的需求。
【百姓期待】装修工冯松明在京打工,他希望女儿能有与城里孩子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决定亮点】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专家解读】“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的重要前提,是要积极推行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让城乡居民公平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材料二【新闻】2013年秋季入学,全重庆各校取消择校生收费,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
【新闻】今年10月27日至30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重庆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的4个区进行了督导检查。实现了务工子女“全接纳”。重庆市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实行“同城同等待遇”。全市有1320所学校接收了34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入学率达100%。北部新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1/3。 
请阅读“热点追踪”小组搜集到的材料一,谈谈你对这次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答:
“时事调研”小组搜集到的材料二,请你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答:
“主题发言”小组认为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教育问题的决策,可以看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惠及百姓,改善民生;体现了政府关爱人民。同时还想结合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我们应该支持理解这一决策。请你写一段话,简明顺畅地表达出这个想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
一位作家告诉我们:乐读善思的写好作文的关键。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多读健康的书,可以帮助写作。其次,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 ;读

下面语段划线句子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 分)
①商社汇·巴南购物中心是商社集团首次打造的ShoppingMall(商场),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左右,拥有1家大型主力百货,10余家次主力店,400余家品牌专卖店、特色店,吃喝玩乐购等一网打尽。②其位置绝佳,南邻长江一线江景,北靠巴南传统繁华商业中心,交通快捷。还分别在新市街和巴滨路主入口,巧妙运用两个入口的地势落差,在垂直空间上形成商业体的双首层。步入购物中心1楼中庭, ④可直达有着一线江景的城市商社汇阳台,约2700平方米的露天阳台坐拥江边美景,在此闲暇散步或坐下喝杯咖啡都很惬意。
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
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
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 。
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