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共12分)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制度是在战国时期哪一地方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探究二 经济篇】
(2)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农耕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有哪些农作物吗?写出两个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史上典型的一例,并结合这一典型例子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 文化篇】
(4)请完成下列表格。

姓名
时代
研究领域
主要成就
贾思勰
北魏
农学
所撰写的 ①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学著作。
祖冲之
南朝
数学
第一次把 ② 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③ 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④  
西汉
史学
主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
⑤ 体(例)巨著。

 
【探究四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梦”是民族追求,时代的呼唤。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实践活动(创办的近代企业)举一例说明?
(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建立什么国家(名称)?他在1924年进行了国共合作建立什么军校?
(3)梦想要成真,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建立什么军队?毛泽东他又开创是中国革命胜利怎样的道路?1934-1936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考验?(举一例说明)
(4)为实现“中国梦”你如何去做?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从而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屈辱是历史给我们的沉重感受。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撕裂的国土】


(1)图一中“A”、图二中“B”所示领土分别被哪国通过何条约而割占?
(2)图三中阴影部分的领土被哪国割占?该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烧毁的尊严】

(3)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由图四到图五,你会联想起中国遭遇的哪一劫难?
【侮辱的数字】
“四点五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就是对国人的有意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西门送客《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4)材料属于作者对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评述?据材料,说说这一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屈辱的感悟】
(5)近代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对此,你有何感想?

【捍卫主权】
实现祖国的主权完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军民奋勇抵抗捍卫国家主权,请列举中国军民在抵抗中取得胜利的战役二例。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了共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日“大局”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对待钓鱼岛,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2014年是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90周年。90年来,国共两党既有血雨腥风的拼搏厮杀,也有面对外侮的精诚合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材料三马英九昨天即致贺电给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盼两岸强化互信、真诚合作。习近平也回复道,期望两党深化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2012年11月16日香港《大公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马英九的贺电与习近平的回复有何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建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九二共识”坚持了一个什么原则?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谱写下民族复兴的交响史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前期探索简图

材料二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板块中的几位人物图片

(1)与近代前期探索简图中“自强求富”“变法维新”“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主张或口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为实现近代的“自强求富梦”,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经济、军事方面是如何追梦的?(2分)
(3)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请你仿照示例向观众介绍余下的一位历史人物的“民族复兴梦”。
示例一:严复,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把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将怎样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复兴梦”相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