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
在一次《我爱班集体》的班会活动课上,有不少同学迟到。班主任老师说:“迟到了的同学站起来!”有六七位同学站了起来。班主任老师又说:“迟到过的同学也站起来!”这时,又有十来个同学站了起来。班主任说:“好了,请坐下。我再请迟到着的同学站起来!”结果,教室里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反而响起一阵笑声。
同样的一句话,好像只改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字,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请你探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人对于语文学习不太上心,认为中国学生对汉语不用学也明白,甚至对文学巨匠的作品也无从知晓。请你解读哲理,从下列三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悟出的哲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我选第句,悟出的道理是
。
初中四年,我们结识了中国文坛巨匠——鲁迅,他作品中的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选择我们初中课本中鲁迅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例句: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一幅照片,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仿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细细阅读这些仓劲之松,让我肃然起敬。这些外表潇洒挺秀,优美qiú劲,枝干盘曲的高大松树,原为石头缝中的一棵小小的松苗儿,在与这巨人石头作斗争的同时,他们竭尽全力,拼命地吸吮着春雨,拼命地享受柔和绚丽的春光。他们的身子在不断地长大,灵魂在不断地升华!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象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qiú()劲绚()丽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肃然起敬”中,“肃”的意思是。“竭尽全力”的意思。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励才实验学校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拟召开首届“诵读经典”活动的动员会。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为这次动员会会场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12个字)
(2)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你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字数不超过50个字)
碎片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刘稳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微博体”走马灯般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你来或者不来”就堂而皇之成了“见与不见体”。每一个“体”都很短命——存活时间三天至一周不等,它的生命取决于下一个“体”到来的频率。“甚至有学生感叹:都不知道140字以上的东西怎么写了。”上海中学语文教师李莹莹对此表示担忧。(屈一平《要屏幕阅读,还是图书阅读》)
材料三:前不久,一个《我用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和大量转载。文中提到:“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罗荣海《网络时代别冷落了经典》)
(1)请结合材料概述什么是“碎片阅读”。
(2)“碎片阅读”可能会对人有什么不良影响?请结合材料概括。
(3)根据材料说说“经典”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