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重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喜旺的年
谷凡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下大了,许多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肯定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年,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就起床了,等他把早饭做好,天空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9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60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下手中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跑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11)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他们都认不出了。
  (12)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13)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14)远处传来了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
(1)喜旺在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①③⑥段对“雪”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⑨段画线部分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语段分析
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选出反义词搭配不当的一项

A.美丽——丑陋 B.愚蠢——聪明 C.骄傲——自谦 D.称赞——斥责

“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句中“天真”在文中的含义是 (结合语境准确把握词义)

A.形容声音甜美 B.形容单纯幼稚
C.形容心地纯洁 D.形容无所顾忌

文段属于全文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着意突出的中心人物是

A.皇帝 B.老百姓 C.小孩 D.内臣们

第④段的话和第⑤段的“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刻画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文段中画线部分是什么描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童话的结局让一个小孩说出了真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语段分析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①[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②[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③[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这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
的经过,
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个
这段文字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别表现出他不同的内心活动,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 (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感慨害怕怀疑坚定 B.悲叹害怕坚定犹豫
C.悲叹害怕犹豫坚定 D.高兴怀疑否定坚定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

A.骗子的骗术天衣无缝。
B.老大臣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和愚蠢。
C.老大臣既虚伪又愚蠢。
D.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

文段详写老大臣看新装而略写其呈报皇上,原因是

A.为了突出表现老大臣的虚伪。 B.为了讽刺老大臣的“称职”。
C.看新装能推动情节发展。 D.呈报皇上不能推动情节发展。

文段阅读
  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给这一段分层,并写出每一层的意思。
本段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皇帝的什么性格特点?
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分析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请仔细阅读这一节,用简洁的话概括这段的内容。
请分析这段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这段本是写龙舟竞赛的,但为什么又要写“两岸人呐喊助威”的情形?

生命的一抹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战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览山河的景色。摄许多美丽的景象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河干,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呀!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
④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30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地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静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城散发着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世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沉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给划线的字注音。
()()视亵渎()()天()
解释。
①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颠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自然段中说:“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
罢了!”“这种粗浅的感受”可概括为两点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中,作者把自己比做蜘蛛
①两者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说:“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这两种
说法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第⑥自然段最后说:“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从全文来看,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充实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化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是两个世界:现实的物欲蠢动的世界和非现实的精神清明的世
界。
B.作者在人海中打滚了30多年,历尽沧桑,可仍固守着心灵的纯真。
C.作者的生活态度是笑对七彩的人生,任人叹息,任人沉默,任人讥讽,我就是我,我
行我素,毫不在意别人评价。
D.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与大自然亲近是他的心愿。

E.美是什么,作者年轻时说不出来。长大后终于明白了:美就是真理,美就是永恒。
文章第二节第一句的设问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