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据材料指出沙皇政府改革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该国工业化的最终实现是通过什么措施完成的?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摘自《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不要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增加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具体指什么? 这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3)材料三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法令? 据材料三概括该法案包括的具体内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8月16日至2014年8月28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行,某校几名学生将作为志愿者向游客介绍南京近代百年的历史,为此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跟随他们共同步入南京历史的探寻之旅。
第一站:聆听静海寺钟声
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第二站:追寻革命足迹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人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站:探访总统府

(3)当你在总统府看到以上两画面时想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中国在那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请举一例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史实反驳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华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中国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
材料一: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戎、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
材料四:(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五:“照看达赖,镇抚土伯特人众”,“于照料之中,寓以防守之意”。
——《清高宗实录》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写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为解除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4)材料四说明元朝疆域广大,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元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5)为照看达赖,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历史诊断(先指出正误,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9分)
1.小历问:“小史,你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小史答:“我知道,是从新中国的成立就开始的。”
诊断结果:
改正:
2.小历问:“小史,你知道我们党中央曾经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吗?”
小史答:“知道啊。这使得‘右’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诊断结果:
改正:
3.小历说:“小史,你知道‘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吗?”
小史答:“是我们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才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诊断结果:
改正:

问题探究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结合你所学知识,
(1)列举出党犯的左的错误都有哪些?
(2)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什么?
(3)从对这些左的错误的思考、反思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材料一、二、三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
(3)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