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是某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历史图片,他们根据这些材料进行了生生互动,合作学习,请你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解答下面的一些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一例李鸿章为自强创办的近代企业的名称。    
(2)材料二是与中国近代某一政党相关联的两幅图片。写出这一政党的名称及政党的性质。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场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将反封建斗争锋芒直指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你能看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学西方方面有什么特点?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为该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含义的重要会议,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1)在这次会议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有哪些?
(2)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伟大的历史作用”?
(3)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次改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阅读材料二,如果在农村合作社的基础上向公有化程度更高的人民公社迈进,会不会更有利于农村的发展?为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制度,却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成为国人们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问题
从“一大”到“七大”
(1)正确填写下表空格

名称
时间
地点
全国党员人数
主要领导人
第一次


53

第三次
1923年6月
广州
420
陈独秀
第七次
1945年4-6月

121万

(2)中共“七大”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3)中共“七大”为 准备了条件。同时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在这之前,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是在 会议上确立的。
(4)上表中会议地点和党员人数的变化,可以说明哪些问题?①:
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这场“革命”指 革命。“先生”是
(2)“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D.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
(4)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