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申枨(chéng),字周,春秋鲁国人。早年随孔子学习,每次和别人辩论,从不轻易让步。申枨学习很刻苦,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被称为申子。据传,申枨为避战乱,在文登隐居讲学,死后葬在城北村南。申枨等的言传身教是“文登学”的最早源泉,使文登成为颇有名气的“文士之乡”。
——摘编自山东省情网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申枨”是孔子的学生,请简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2)材料中说申枨“每次和别人辩论,从不轻易让步。”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氛围,这种学术氛围我们称为什么?形成这种学术繁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中说“申枨为避战乱,在文登隐居讲学”,这里的“讲学”讲的是哪个学派的学说?作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申枨在文登隐居讲学,你有何感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达·芬奇、凡·高、郑板桥、齐白石和徐悲鸿等都是伟大的画家,他们各自擅长画什么?

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你认为中国应当怎样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盟友,结成同盟,你认为这样就真能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吗?试举例说明。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参加了协约国方面作战,并且在战后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巴黎和会,你知道这次会议的结果如何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对此你有何想法,请简单谈一谈。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其特点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