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
(3)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中,为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项措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1)左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历史事件?
(2)右图的路线图叫,请你把这个路线补充完整:→今新疆地区→→欧洲。(0.5×4,2分)
(3)左图和右图的关系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2: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孝公曰:“善。”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2中的“孝公”是指。
(2)材料1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其变法还有哪些内容?(1+2,3分)
(3)商鞅是从哪一年开始变法的?变法的目的是什么?(1+1,2分)
(4)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什么重大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如图,读图

图一图二
材料2:“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1)材料1中图一为秦朝秦始皇统一图,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图二是统一图,把小篆作为规范文字。(1+1,2分)
(2)根据材料2,为加强思想控制,董仲舒向哪个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1+1,2分)
(3)材料1涉及的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政治上的措施是建立一套什么制度?这个制度的中央机构设立了哪三个职务?(1+3,4分)
(4)材料2涉及的皇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经济的措施是将什么权利收归中央?
(5)这两位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采取了什么军事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材料一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列举题
(1)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光辉历程,请你按提示写出标志性事件。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
C、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列举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个重大节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