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材料二 1863年1月1日起,……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材料三 政府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扶植保护私人企业,修建铁路,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并派出了庞大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学习他们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治国政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三次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分别是谁?
(2)以上三次重大事件的直接目的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什么?
(3)通过学习以上三个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至少两点)
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立法形式确立这两个纪念日,目的是要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为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
(1)中国抗战胜利的标志和对我国的伟大意义各是什么?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当时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曾建立了哪一组织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
(3) 与日本侵略别国相比,我国提出了一个并得到世界公认的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原则。 说说这一原则的名称、在国际上提出这一原则的人物及事件。
随着《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热播,节目中的六个景点都受到旅游达人们的青睐,掀起一股新的旅游热潮。现在让我们选取三个景点,跟随爸爸们的脚步,换个角度来探探它们的历史人文踪迹。
景点一: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自明代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曾有刘懋恒、刘增广等众多举人出现,因此灵水被当地人冠以“举人村”。
(1)说说明清时期我国科举考试的范围和形式分别是什么?近代史上我国举人们为爱国救亡而发起的一次政治活动是什么?
景点二:云南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它是将幽静秀丽的高原湖泊群,鬼斧神工的溶洞群及峡谷,壮观的瀑布,仙境般的云海,罕见的古代文化遗址、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巧妙融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2)我们古代对这个美丽的、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地区曾先后实行过哪两个统治政策?
景点三:黑龙江牡丹江市双峰林场雪乡。这里雪期长达7个月,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粘度高,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
(3)请列举两个古代史上统治过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古代史上正式确定黑龙江流域及其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是哪部条约?
【改革印记】
中共十八大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下列是三幅不同政治体制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
(1)图1所示的政治制度在我国哪个朝代最早创立?这一制度源于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
(2)图2所示的政治体制最早在哪个国家得以实现?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为谋求该政体曾开展过什么探索活动(历史事件名称)?
(3)对比图1和图3,分析实施这两种政治制度的不同目的。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我们学习探究历史发展变化的重要内容。完成下题。
针对下边关键词,提炼出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材料一:1750-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
整个欧洲 |
23.2% |
28.1% |
34.2% |
英国 |
1. 9% |
4.3% |
9.5%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摘编自郭成康著《康乾盛世的成就与隐患》
材料二:177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受到乾隆帝接见。事后,马戛尔尼感慨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摘自(法)阿兰 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根据材料一,1750—1800年,与欧洲相比,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50—1830年间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原因。(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在“盛世”的局面下,王朝却被马戛尔尼看成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3)这艘“旧船”在近代中国历史长河中遇到了大风浪,为了努力保持“旧船”不沉没,船长们进行了大抗争。请列举大风浪、大抗争的史实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