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注:2014年,我国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8%。
材料二: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提出“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即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进而推进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到资源富集、市场需求大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推动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一带一路”在国内段需要打通西北五省的网络交通线路,同时为众多沿线国家输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带给相关地区和行业及企业巨大的发展机会,基建、高铁、核电、文化、旅游、贸易、金融等将首先获益。
新疆作为通往中亚的重要枢纽,地缘优势显著。通过加强铁路、公路、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经济发展,使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新丝绸之路通航,还将加速激活沿途各国的文化历史交流、旅游景点建设等。新疆自治区是煤炭、油气和新能源大省,储量均占全国的30%以上,且毗邻八个主权国家,处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位置。
另据新疆媒体报道,为了更好地发挥本地资源优势,2015年1月1日,中国石油新疆销售分公司正式变更为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下一步,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将出售部分股权,成立合资公司,按公司法规定的法人治理结构运行,完成混合所有制及属地化改革目标。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新疆地区应该如何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材料三: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该规划也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2)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的合理性?
2008年9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十项措施,计划投入总额达4万亿元。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就有5项面向农村,其中有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改造农村危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加大对 “三农”信贷支持,这些举措将有力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促进农村消费,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更出成效。
结合上述材料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分析国家重视农村消费的原因。
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占地球表面积约71%的辽阔海洋将是2l世纪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宝库。近几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扬,陆地资源的枯竭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海洋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各国加大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依据海洋资源的承载能力,中国政府采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政策,以促进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充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有序有度、合理开发的原则,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取得有效成果。
问题:用人与自然关系原理谈谈为什么在开发海洋资源时必须保护环境?
2008年全球共发生了321次较大自然灾害,造成近23.6万人死亡,受灾人数达2.11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810亿美元。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也偏多偏重,南方暴雪、四川地震……,种种极端气候现象、地质危害现象使工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群众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广大人民群众和有关专家呼吁我国政府建立完善有效的气象预警机制,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用因果关系原理分析建立完善有效的气象预警机制的积极意义。
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会趁机而入。只要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在改革开放中健康发展。
请运用哲学常识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述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