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该材料体现的是
| A.汉承秦制,加强中央集权 | B.废除嫡长子继承制 |
| C.通过血缘关系增强地方势力 | D.实行推恩令 |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名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 )
| A.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
| B.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
| C.票拟制度化 |
| D.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 ()
|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 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 |
| 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 |
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下列三位历史人物的图片,并将他们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应当是
|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 B.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 |
| 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 D.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 |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属于
| A.当时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
| B.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
| C.洋务派办的首家民用企业 |
| D.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