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依据材料二及所学,说明“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
(2) 国共前两次合作以破裂而结束,带来什么严重后果?(2分)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近几年,部分中国人把这一节日变味成了狂欢节,引起人们思考与担忧。甚至有人提议过自己的“圣诞节”:12月26日(毛泽东的生日)。
请你以所学关于毛泽东的历史知识,说明把12月26日作为中国自己的“圣诞节”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三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457年开始,第三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这次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衰败选邑,议席得到了重新分配。这场改革为城市工商业阶层与农村富裕农民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
——齐世荣、钱乘旦《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三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们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指出雅典民主政治从奠基、确立到顶峰过程中,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指出3项即可)
(2)根据材料指出这次议会改革获得利益最大的是哪个阶层?当时英国是什么政治制度?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材料一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材料二



图一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
图二雅典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图三现代英国议会下院在召开会议
图四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公民大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制社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四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材料五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六 我们今天的民主是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步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没有独霸政权,而是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共商国是,采用政治协商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材料七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材料八 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的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辞严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的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建法制以来,我国加快了立法的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60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63件,七届全国人大上升至87件,八届全国人大117件,九届全国人大113件。
材料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请回答:(1)材料一中体现的是我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该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2)材料二,图一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图二中的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是在谁执政时期?图三和图四中体现的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图一中国古代和图四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其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
(5)材料五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6)材料六中,回答:在1949年政协商会议上通过并颁布的文件名叫什么?该文件颁布有何作用?
(7)请写出材料七中所描述的宪法的性质,以及这部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分别是什么?
(8)试分析材料八与材料九,指出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化,面临着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之关系的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摘自《孙中山全集》
(1)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别属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
材料二 就对待思想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在孙中山之前,19世纪下半叶有人认为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形成了新学为用、旧学为体的解决模式;在孙中山之后,又有人突出并夸大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差异和对立,出现以破旧立新的方式来解决二者关系的模式。前者偏于保守,而后者又偏于激进。
——据王钧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本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两种“模式”的主要主张。
材料三 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据此对材料二中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国人处理思想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几种方式做简要评论。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
——《春秋繁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2)材料二董仲舒从什么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有利于“孝”发展的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