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
A.迪亚士的远航 | B.达伽马的远航 |
C.哥伦布的远航 | D.麦哲伦的远航 |
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
A. |
书法实用性加强 |
B. |
书法流派的统一 |
C. |
竹简木牍的应用 |
D. |
纸张使用的推广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
A. |
推行仁政 |
B. |
以法治国 |
C. |
规范行为 |
D. |
监督民众 |
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 |
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
B. |
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
C. |
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
D. |
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
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条约文本因故无法打印。为免迁延生变,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代表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这就是著名的"空白页面"故事。这一违背常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
A. |
西欧货币同盟建立迫在眉睫 |
B. |
欧洲各国形成高度政治互信 |
C. |
与会各国实现联合愿望迫切 |
D. |
共同应对石油危机刻不容缓 |
图3为二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图3 1940~1944年五国军火产值(单位:10亿美元)
A. |
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 |
B. |
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 |
C. |
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 |
D. |
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