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美国》中有这样几段描述: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请回答:
(1)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独立战争中通过了著名的《独立宣言》,其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为什么说 “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
(3)在美国内战中,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美国先后颁布了哪两个重要法令?
(4)为什么说”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5)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充分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结合美国历史发展历程,说明美国能够抓住这次工业革命有哪些因素?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从美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来看,你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积极影响? (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 100年是浸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一一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 “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分别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事件各一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2)一百多年前,就在黄海海域,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中国近代海军北洋水师战败,直接导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这次战争史称什么?(2分)其结局对中国社会有何重要影响?
(3)“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2分) 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2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
(3)结合明清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法)维克多·雨果
(1)材料中的“夏宫”指什么地方?“两个强盗”分别是谁?
(2)这则材料与哪次战争有关?在这次战争中,还有一个强盗趁火打劫,强占了比其他同伙更多的利益,他是谁?
(3)除此之外列强还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6分)
(4)这些强盗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他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对此,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有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新疆不复,与肢体元气无伤,新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
左宗棠:“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材料二:没有左宗棠,新疆难说。————毛泽东
(1)材料一中二人谈论新疆问题的背景是什么?清政府为什么采取左宗棠的意见?
(2)谈谈毛泽东对左宗棠如此高的评价的历史依据。
(3)举例说说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