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改革或战争的方式先后进行了巨大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861年2月1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开会时强调:“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三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1)材料一的成果是日本哪一次改革带来的?它与改革中经济内容的哪一项具体规定密切相关?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为了避免他所说的后果,进行了什么改革?此改革对俄国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3)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出自哪一法律性文件?此文件颁布于什么战争之中?( 2 分)
(4)上述三则材料中的变革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1 分)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有什么意义?
(2)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什么组织?
(3)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挥下,党中央在农村又发动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大发展。在新时代下,请你为我国的三农问题献计献策一条。
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歌词《北京的金山上》
材料二:“清晨我站在清清的牧场,看到山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歌词《天路》
请回答:
(1)西藏的人们是什么时候翻身得解放的?
(2)材料二中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3)建国后我国在西藏地区实行了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4)你知道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入藏的哪三条公路?
(5)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的基本民族原则,请你举例说明我国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共同繁荣的。(列举一例即可,2分)
17、18世纪,英、法等西方国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古老的中国仍然在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19世纪以后,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
⑴、英、法等西方国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一变化对英法等国产生什么影响?
⑵、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外政治制度、对外政策、思想文化,经济这四个角度说说为什么19世纪后的中国面临挑战?
⑶反省中华民族的这段历史,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会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材料一:裁并机构,精简人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海陆军,改革科举制度,开办京师大学堂。
材料二: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是哪个运动的主张?该运动的主张与洋务运动主张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⑵材料二是哪个组织的主张?其领导人和指导思想是什么?
⑶这两次学习西方并没有挽救中国,而是屡遭挫折,请说出两个原因。它们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⑷、有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认为它失败了,你怎么评价辛亥革命?
材料:道光二十二年(1842)8月29日,由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在南京签定,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
⑴、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什么性质的条约?
⑵、英国人发动“通商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觉得条约中哪一内容能反映这一目的,并说明理由
⑶、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