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新常态是“富态”,在增长速度的换挡期,我们已不能再纠结于速度,而应站在更高平台上确定新要求;新常态是“优态”,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我们应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在换档升级上找出路;新常态是“活态”,在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我们要在激发市场活力上找突破。
材料二:适应新常态,就要我们能对经济的下行有足够的理性和忍耐度,不能过分看重一时一地之得失。我们的发展应没有水分,是绿色的。增速比目标低一点,是可以接受的。

注:1979年至2012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201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40.15万亿元,要实现2020年比2010年GDP翻一番的目标,我们的增速必须调控在一定范围内。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新常态”。
(2)根据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你认为2014年以后的GDP增速方向应以A、B、C所代表的哪条线为宜,并从科学宏观调控的角度对你的选择加以论证。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2月10日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天气,京津冀区域尤为严重。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2月19日,环保部推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最严新政”,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
材料二 作为华夏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燃放烟花能给人们带来节日的欢乐气氛,也会造成一些危害,导致空气质量污染,火灾频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是否取消燃放烟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观点一认为:不能取消,燃放烟花是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观点二认为:应该取消,燃放烟花会导致空气质量污染和资源浪费。
(1)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18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两条方法论建议。(8分)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材料二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美好的梦想是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前进的强大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才能实现“中国梦·我的梦”。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14分)
(2)根据材料二,从哲学角度说明为实现梦想我们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12分)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要在努力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用改革的方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材料一 2007年至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规模增长迅速。2011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只相当于一个中型火电厂的装机规模,而我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全球光伏总产量的近80%,远远超过全球的需求量,产能严重过剩。同时,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95%出口海外,其中的绝大多数销往欧美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很少涉及。我国光伏产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绝大部分企业拥挤在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业链中下游,原材料、关键设备被发达国家掌握。在欧美等多个国家先后对中国光伏组件提起反补贴、反倾销的贸易诉讼后,我国光伏行业步入寒冬。目前,我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高达175亿美元。为此,我国多个部门密集出台“光伏新政”,向我国光伏产业伸出援手。
材料二 有关人士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当前的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光伏企业在高额利润驱使下盲目扩大产能所致,但是深入分析却会发现,转型升级的政绩冲动,使得许多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将光伏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越位”为光伏企业提供包括土地、贷款、融资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这些问题向政府和企业提出相关建议。(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级政府如何才能减少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越位”现象。(12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他还强调要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材料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这成为了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的政策。我国的“贵和”思想,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我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16分)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会议强调要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材料一 下图显示的是我国2006~2011年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能耗下降状况。

注:我国每万美元GDP的能耗约为美国的2~3倍、德国的4~5倍、日本的8倍。
材料二 由于存在能源利用率偏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我国能源需求过快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务院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材料三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经济意义。(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9分)
(3)分析材料三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