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指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
B.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
C.如果光从介质a射向介质b发生了全反射,则光在介质a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介质b中的传播速度 |
D.如果光射入和射出玻璃砖的两个平面是平行的,那么射出玻璃砖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产生了侧移,并且入射角越大侧移越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较密集,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
B.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
C.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但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并不是热运动 |
D.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
E.两个分子从很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图中MN和PQ为竖直方向的两平行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导轨所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两端分别接阻值为2R的电阻R1和电容为C的电容器。质量为、电阻为R的金属杆ab始终垂直于导轨,并与其保持良好接触。杆ab由静止开始下滑,在下滑过程中最大的速度为
,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P,则()
A.电容器右极板带正电 | B.电容器的最大带电量为![]() |
C.杆![]() ![]() ![]() |
D.杆![]() ![]() |
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在接近月球时,嫦娥三号要利用自身的火箭发动机 点火减速,以被月球引力俘获进入绕月轨道。这次减速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不能减速到一定程度,嫦娥三号将一去不回头离开月球和地球,漫游在更加遥远的深空;如果过分减速,嫦娥三号则可能直接撞击月球表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首次“刹车”的过程,将使得嫦娥三号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势能,转化时机械能守恒 |
B.嫦娥三号被月球引力俘获后进入绕月轨道,并逐步由圆轨道变轨到椭圆轨道 |
C.嫦娥三号如果不能减速到一定程度,月球对它的引力将会做负功 |
D.嫦娥三号如果过分减速,月球对它的引力将做正功,撞击月球表面时的速度将很大 |
劳伦斯和利文斯设计的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置于高真空中的D形金属半径为R,两盒间的狭缝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忽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高频交流电频率为f,加速电压为U.若A处粒子源产生的质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在加速器中被加速,且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离开回旋加速器时的最大动能与加速电压U无关 |
B.质子离开回旋加速器时的最大动能与交流电频率f成正比 |
C.质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不可能超过2πRf |
D.质子第2次和第1次经过两D形盒间狭缝后轨道半径之比为1∶![]() |
有一台内阻为1 Ω的发电机,供给一个学校照明用电,如图所示,升压变压器匝数比为1∶4,降压变压器匝数比为4∶1,输电线的总电阻R="4" Ω,全校共有22个班,每班有“220 V 40 W的电灯6盏,若保证电灯全部正常发光,则不正确的有()
A.发电机输出功率为5280W |
B.发电机电动势250V |
C.输电效率是97% |
D.若想提高输电效率,则可以提高升压变压器匝数比,且同时降低降压变压器匝数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