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近现代文化篇:
1、从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探现代欧洲人大精神世界:
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各国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如果我们不了解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便不能很好地理解现代西方人的政治思想。
请对照前后阐述进行合理扼要的回答。

比较项
文艺复兴(14~17世纪)
宗教改革(16世纪)
启蒙运动
 
社会背景
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兴起,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兴起,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核心内容
主张人文主义,一人权反神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人性”为中心来观察问题。

反封建,依据人的“理性”来思索和判断世间事物, 集中批判专制主义、教权注意,还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了一套政治构想。
 
形式

披着宗教外衣,以宗教端形式出现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资产阶级直接鲜明地表明出自己反封建的立场。
 
影响


不仅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对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产生拉深远的影响。

 
2、从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看中国:
在过去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原子弹、电子计算机和人造卫星。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计算机网络已把全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至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到80%至90%,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新发展和新发明得到应用后所创造的价值,要超过科研投入的10倍以上。高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到20世纪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怎样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请回答:
(1)运用你的知识判断,电话、电报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这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仔细研读,材料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结合这一主题谈谈我国应该怎样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
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图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这种政治构想在我国已有什么成功的
实践范例?
(2)据材料二,说明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目前影响最终消除诗人离愁别绪的因
素有哪些?
(3)联系材料二、三,你有何认识?

(29分)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请根据下面的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材料二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
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
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
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
何?(6分)
(3)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
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6分)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后,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的秦始皇加强
皇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简要概括唐太宗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及特点。
(3)假如你是生活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公民,你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亲身的感受,为了
鼓励公民参政,邀请公民观看戏剧,当政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4)图三和图四所示君主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时代,此时两国政治体制最根本的相似点是什
么?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查士丁尼为后世留下的最深远的文明遗产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
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会完全被摧毁。尼木
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
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
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
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
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
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性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
的力量。
——摘自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
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
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性命。
——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1945年)8月6日,美国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
日本人调查该市死伤人数,死者计6万人,伤10余万人。而伤者也大多无法治疗。
——摘自《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纪》
请回答:
(1)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观点?
(2)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战争中的作用?
(3)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
(4)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为什么?

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
(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
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
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
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
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材料三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
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
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
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四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
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
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
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
纸上的‘非战’”?
(3)依据材料四指出应如何实现联合国宗旨?请谈谈中国在新时期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
贡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