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后来政府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斯大林体制 | D.农业集体化 |
“……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赤手空拳、袒胸露背的无产阶级起来了……同志们,这就是第二次俄国革命胜利的保证。”“第二次俄国革命胜利的保证”是
| A.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 | B.无产阶级和各阶层的联合斗争 |
|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 D.军事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
| C.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 |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此书反映的是:
| A.巴黎公社 | B.俄国十月革命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
| A.共产党宣言 | B.巴黎公社的成立 | C.十月革命的胜利 |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1917年11月8日,北洋政府驻俄国公使刘镜人发给北洋政府电报:“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对电报内容解读有误的是( )
| A.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 |
| B.布尔什维克党是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
| C.反映出俄国十月革命“城市中心道路”的特点 |
| D.刘镜人对俄国十月革命持肯定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