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集中体现的外交方针应是
A.另起炉灶 | B.和平共处 |
C.一边倒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 B.完全相同 |
C.部分相似 | D.三者同步 |
学者王尔敏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所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原始动力”是指
A.师夷长技 | B.救亡图存 |
C.变法图强 | D.民主共和 |
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种言论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滋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 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 |
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 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 |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